热门排行
笔者发现一些公共场所的水龙头,自来水长期滴滴答答流个不停;人去楼空后,空调和电灯依旧“勤勉”工作着……公共场所这些浪费现象并不少见,但许多人却视而不见。
据笔者观察,公共场所的浪费行为主要有两类。一类人“公私分明”,在自己家里非常节约,认为浪费的都是钱;但一到公共场所,想法就180度大转弯,变成了“反正都是公家的,不用白不用”,这种“补偿性”心理反映到行为上,便是大手大脚,铺张浪费。另一类人无论是在家里,还是在公共场所,浪费行为都始终如一。这类人或许未意识到自己的浪费行为,亦或是意识到浪费了,却并未尝试改变。
莫让公共场所成浪费“重灾区”。诸葛亮在《诫子书》里写道: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”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对公共资源的使用态度,折射出的不仅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,更是一个社会、一个民族的综合素质。
于个人而言,浪费行为可耻,在资源节俭上刻意区分公家和私人的心理,始终透着一股小家子气,无论是私人空间还是公共场所,无论是免费还是收费,都应将节俭行为进行到底。要有意识培养节俭行为,最大化避免浪费。在公共场所看到公共资源浪费行为,要出言提醒,及时制止。
于政府部门与企业等主体而言,开源重要,节流同样重要。应出台相应措施进行治理,向节约要效益,减少浪费所带来的不必要的额外成本支出。
编辑: 王海川编审: 吴显峰
上一篇:交通夜查行动 半月成效显著[ 08-14 ]
下一篇:高悬扫黑除恶利剑 营造和谐稳定南城[ 08-28 ]
相关文章
- 没有相关内容